2025-09-10 14:04:02 访问量:67
做工业园区运营的朋友,是不是总觉得事情又多又杂?既要盯着政策合规,怕一不小心踩了红线;又要管着水电消防这些基础设施,担心坏了影响企业生产;还要跟租户打交道,解决他们各种需求;更得琢磨怎么招商,让园区能持续发展……把这些事儿捋清楚,就是围绕四个方面:合规、基建、租户、招商。把这四个维度的工作做扎实,园区运营就能从 “忙乱” 变 “顺畅”。
合规这事儿,说直白点就是 “不违规、不出事”。尤其是环保和安全这两块,政策管得严,一旦出问题,轻则罚款,重则园区停业,所以必须放在第一位。
现在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,“双碳” 目标下,园区的环保管理可不能马虎。最好的办法是从一开始就把环保融入日常运营:可以专门设个环保小组,让懂政策的人盯着最新要求,比如哪些物质不能排放、排放标准有没有变,及时告诉园区里的企业。而且园区可以统一建些环保设施,比如集中的污水处理厂、固废回收点,这样企业不用自己单独建,既省成本,咱们监管起来也方便。平时多跟企业念叨环保规矩,让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,避免因为不懂政策而违规。
园区里有生产、仓储,还有可能涉及危化品,安全风险点不少。想管好安全,得形成一个闭环:首先,在基础设施维护、企业入驻的时候,就把安全考虑进去。比如消防设施要按规矩定期检查,危化品存储区的监控得 24 小时开着。要经常检查,每天日常巡查看看有没有小问题,每个月搞次专项检查,比如查电气安全,每年再做一次全面的合规审计。
发现问题别放过,下整改通知,盯着企业改好。另外,应急预案也得有,比如火灾怎么疏散、危化品漏了怎么处理,还要定期组织演练,确保真出事的时候大家知道该怎么做。
基础设施就像园区的 “骨架”,水电、消防、道路这些要是出问题,企业生产就得停,肯定会有意见。所以管好基建,关键是 “保障刚需、主动维护”。
园区的设施分两类,一类是企业离不开的 “刚需”,另一类是能提升吸引力的 “增值配套”:
刚需设施必须优先保障,比如供水要稳定,不能时不时停水;供电最好弄双回路,万一一路断了,另一路能接上,不影响企业生产;通信也要跟上,5G、光纤得铺好,现在企业都要数字化运营,网络慢了可不行。安全保障设施也不能少,监控要覆盖到出入口、主干道,消防设备定期检修,垃圾每天都要清走,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要分开处理。
增值配套可以慢慢完善,比如建个园区食堂、开通通勤班车、弄些员工宿舍,这些虽然不是企业非要不可的,但能让园区更受欢迎。
以前很多园区都是设施坏了才找人修,这样不仅影响企业,还可能让设施坏得更严重。现在可以换个思路,主动去维护:
对重要的设施,比如供电的变压器、污水处理设备,定个维护周期,每月巡检、每季度保养,擦擦灰、加加润滑油,就能减少故障。还可以用点新技术,比如在设备上装传感器,实时监测温度、压力,数据异常了就预警,提前安排维修。要是真遇到突发情况,比如水管爆了、突然断电,得有应急机制,15 分钟内有人响应,2 小时内到现场处理,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。
租户是园区的 “客户”,把他们服务好,他们才会安心经营、愿意续约。管理租户,要从 “基础保障” 和 “增值服务” 两方面入手,少点 “管理者” 的架子,多点 “服务商” 的贴心。
企业在园区里生产,最怕的就是日常运营被打扰。咱们可以把这些琐事扛起来:
公共区域的保洁、园区的门禁和夜间巡逻,都由园区统一管;企业要办环保审批之类的手续,园区可以帮忙对接,不用企业自己跑断腿。平时多跟企业沟通,比如每季度开次座谈会,弄个线上服务平台,企业有需求比如想加停车位、调整班车时间,能及时提出来,3 个工作日内给回复,别让人家等太久。另外,也要跟企业约好规矩,比如不能违规排放、不能占公共空间,违反了就提醒整改,保障园区整体秩序。
除了基础服务,要是能帮企业降本增效,他们肯定更满意。比如可以整合资源,帮企业搞集中采购,原材料成本能降点;弄个共享仓储,企业不用自己租仓库;对接检测机构,帮企业缩短认证时间。还可以帮企业对接政策和资源,比如告诉他们有哪些政府补贴可以申请,帮他们找金融机构贷款。要是园区企业多,还能建员工宿舍、幼儿园,帮企业解决招人难、留人难的问题。这样一来,企业觉得在园区发展省心又划算,续约率自然就高了。
招商不是 “来者不拒”,也不是 “招进来就不管了”,得找对企业、服务好企业,形成良性循环
1. 招商要 “精准”,别盲目
园区要发展,得有自己的特色。不能什么企业都要,不然产业乱了,资源也浪费。可以根据园区的优势来定方向:比如靠近港口,就重点招物流相关的企业;有冷链设施,就招食品加工企业。要找跟主导产业相关的企业,比如做电子的园区,就招芯片设计、封装测试的企业,形成上下游协同,企业来了也能更好发展。要是想招外资企业,就得知道他们关心什么,比如政策稳不稳定、基础设施好不好,咱们可以提供一站式注册服务,给他们解读税收优惠,再说说园区里已经入驻的外资企业案例,让他们放心。
2. 招商后要 “跟进”,帮企业发展好
把企业招进来只是开始,还得帮他们落地、成长,这样企业才会愿意留下来,还会介绍其他企业来。可以盯着企业的落地情况,比如土地平整好了没、施工许可办下来没,有问题就帮忙解决,确保企业能按时投产。平时可以组织企业搞些活动,比如供需对接会,让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搭上线;开技术交流论坛,促进企业合作。还要根据情况调整招商政策,比如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,咱们就给新能源企业租金减免;企业带动就业多,就给点奖励,让园区的产业越来越有活力。运营园区,靠的是 “生态思维”
现在管园区,早就不是收收租金、修修设施那么简单了。合规是底线,没了底线一切都白搭;基建是基石,基石不稳企业留不住;租户是核心,服务好租户才有长期收益;招商是动力,有新企业进来园区才能发展。这四个维度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。
以后园区运营还会有新趋势,比如建零碳园区。但不管怎么变,只要守住这四个核心,跟着需求调整,就能把园区运营好,成为企业愿意扎根、能好好发展的“家”。